
问题一:下面两个人有什么相似性吗?51策略

问题二:下面两张图是同一名角色吗?

问题三:仿生人会梦见铁血战士吗?

从我第一次“接触”异形这类生物起,便情不自禁想象“异形来地球”的模样。
异形远比丧尸潮更糟。因此自1979年《异形》上映,尽管好莱坞深谙如何最大化IP的商业潜力,也屡次暗示地球高层知晓异形的“存在”。
但直到《异形4》的结尾,我们才得以窥见未来地球的真实样貌。
(《异形3》的剧本废案之一,就曾计划将故事移至地球)

往后的日子里,两部《异形大战铁血战士》虽达成“异形来地球”的使命,却也惹恼了雷德利·斯科特及詹姆斯·卡梅隆。
异形和铁血战士的IP就此沉沦。
直到《普罗米修斯》的出现,“异形不能来地球”的铁律被再次强调。

我们或许永远都看不到雷公执导的《异形:觉醒》(前传第三部)。
不过财大气粗的迪士尼,在经历数轮和雷公的友好交流后,终于“图穷匕见”,以重塑正传历史的方式,向全球观众端上了《异形:地球》。

此外,迪士尼还满足了雷公那句看似“轻描淡写”的设定:异形与银翼杀手处在同一个世界观下。
在雷公眼中,仿生人就是“不会飞的超人”。

而当我看到《异形:地球》里的“天才男孩”卡瓦利尔讲出他的真实目的时。
造物与永生的主题,竟再一次通过“异形”所诠释。
《异形:地球》绝对属年度神剧。
假如你对上述任何一个IP感兴趣,果断去看吧。

考虑到亚马逊出品、雷公担任制片的《银翼杀手2099》预计年底上线。
迪士尼“全都要”的野心,还真是完美契合剧中所描绘的“科技巨头救世倾向”。

01
「异形」的前史我们已于《异形:夺命舰》做过科普。
《异形:地球》可谓“掀桌子”的典范:“你所知的一切,只是你被告知的。”
因此,剧中除维兰德-汤谷公司内部的个别人士,其余角色都是初次接触异形。
剧集主创诺亚·霍利确认本作背景设定为2120年,比《异形》(2122)早2年,比《普罗米修斯》(2093)晚27年。

并且,经雷德利·斯科特允许,《异形:地球》将基本忽略前传《普罗米修斯》与《异形:契约》的剧情线。
诺亚认为,《普罗米修斯》里的科技水平有点“过于先进”,他更偏爱《异形》前两部的“复古未来主义”风格。
雷公曾解释:《普罗米修斯》讲述维兰德公司的创始人,故其飞船规模远超时代。

《异形:地球》的开场堪称一次精心设计的电影“复辟”。
我们再度置身于维兰德-汤谷公司飞船USCSS马奇诺号寒冷的功能主义走廊内51策略,目睹船员从低温休眠的沉寂中苏醒。
这个场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——它通过一条直通1979年原作的纽带,复刻了那部定义“太空恐惧”类型的经典之作。

然而,这份熟悉感只是精心设计的伪装。
在这个五大企业取代国家的世界里,随着马奇诺号飞船携其满载的恐怖生物坠毁于新暹罗,叙事舞台迅速从深空转向近未来地球的“赛博朋克”社会。
“异形”降临的区域,恰好是另一家「神童集团」(Prodigy)的地盘。

这家公司由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博伊·卡瓦利尔(Boy Kavalier)经营,他于近期成功研发出“混合人”(Hybrids)——首度将绝症孩童的意识植入人造躯体。
“混合人”由一位名叫玛茜的小女孩领衔,在癌症夺走她生命前,其意识被“转移”到名为温蒂的合成躯体内。
(阿凡达同款移植方式)

与温蒂相伴的,还有一群陷入相似困境,需要接受“混合人”手术的孩童。
马奇诺号“失控”在城市造成的撞击破坏,引来了迅速抵达现场救援的军队,其中就包括玛茜/温蒂的哥哥。

卡瓦利尔见状,当即派出他的“迷失男孩”小队。
一方面,他想观察“混合人”在极端环境下的压力应对;另一方面,飞船上携带的“样本”,或许将助「神童集团」超越维兰德-汤谷公司。
剧集就此构建双重叙事脉络:既延续对未知外星生物的经典恐惧,又折射对技术重塑人类的深层焦虑。

02
迪士尼在2019年以713亿美元的天价“砸下”「21世纪福克斯」后,次年的投资者大会上,异形的真人剧集项目便赫然在列。
H·R·吉格创造的“完美生命体”,终荣归故土。
这是一个诺亚·霍利构思八年之久的故事,期间他完成了《大群》与《冰血暴》的工作。
得益于两部剧集的出色表现,迪士尼高层愿意让诺亚“带着异形去地球逛逛”。

《异形:地球》大胆摒弃了雷德利·斯科特前作中引入的情节元素,选择与电影系列平行存在。
FX娱乐公司总裁Gina Balian表示:
“异形不必像漫威宇宙那样严丝合缝地衔接。粉丝们并不期望看到此种关联性,创作也没有类似的压力。”

FX电视台亦是迪士尼收购的一部分,《幕府将军》现象级的成功已证明其驾驭宏大叙事的能力。
如今,FX期待在《异形:地球》项目上复制辉煌,而该剧势必会受到系列粉丝及股东的严格审视。
本剧的预算虽未披露,但超越《幕府将军》的2.5亿美元属板上钉钉。

自诺亚首次提出将“异形以美剧的形式呈现”起,FX电视台高层便无条件支持这位言之有物且内涵深刻的创作者。
为此,FX主席John Landgraf甚至亲自和雷德利·斯科特会谈,除了力邀后者加盟并同意将其IP授权进行电视剧改编外,另一关键目的便是为诺亚·霍利打包票——他绝对属创作《异形:地球》的不二人选。
就剧集目前的口碑表现(年度必看)而言,诺亚近10年的坚守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。
从“灵光乍现的想法”,历经版权收购、好莱坞罢工、拍摄地变动等诸多风波,“异形”终于能在曼谷湿热的气候里“大展红图”。

03
雷德利·斯科特感兴趣的点51策略,从来不在“异形”本体,而是它的源头——太空骑师。
往后的创作者,纵使能“换着法玩弄”异形,但唯有雷公愿意探索“我们从哪来”。
诺亚·霍利对《异形》的兴趣由来已久,他深知前传只能交由雷公讲述,因此选择了电影中另一项常被忽略的元素——生化人。

当《普罗米修斯》里的大卫忙着去“英灵殿”封神,在人工智能触手可及的当下,“混合人”便成了探究“仿生人”来龙去脉的绝佳载体。
承此重担的,是西德妮·钱德勒(好莱坞著名演员凯尔·钱德勒之女)饰演的温蒂,以及她背后所代表的《彼得·潘》。

《彼得·潘》最初是作家詹姆斯·巴里(J.M. Barrie)于1904年创作的舞台剧。
主人公彼得是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,他与同样长生不老的“迷失男孩”在神奇的梦幻岛上过着充满冒险的日子。
故事中,他带着温蒂和她的弟弟约翰、迈克尔一起前往梦幻岛。

过去的百年间,「彼得·潘」被多次改编。
最新的版本是迪士尼投资1.7亿美金,于2023年上线Disney+的真人大电影《彼得·潘与温蒂》。
其中的许多角色,从彼得的精灵伙伴小叮当到他的宿敌海盗船长詹姆斯·胡克(铁钩船长),都已成为流行文化里的标志性符号。

最著名的版本则是迪士尼1953年的动画电影《小飞侠》。
在《异形:地球》“创造”温蒂的过程中,卡瓦利尔直接将1953年原版动画播放给躺在转换台上的孩子们看,而其余“混合人”的新名字也均取自《彼得·潘》。
值得一提,有位黑人男性被命名为“Smee”(施密)——这正是铁钩船长大副的名字,未来他的戏份只多不少。

身患绝症的孩子们,在这具新的人造躯体内,将永不长大。
此刻,身处梦幻岛(Neverland)研究基地的卡瓦利尔,俨然化身为彼得·潘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「彼得·潘综合征」,它并非一种临床心理疾病。
更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——认为自己永远不能也绝不该长大成人。

上世纪90年代初,好莱坞改编彼得·潘时,曾试想“彼得·潘长大的模样”。
他很可能步入不惑之年,穿着豪华西装,乘着私人座驾,出入华尔街。
想要再度赢得同铁钩船长的对决,就必须将自己幼稚的倾向和思想永久剔除。
换言之,曾经的彼得·潘正是铁钩船长的镜像。

回到当下,诺亚·霍利将卡瓦利尔塑造成彼得·潘式的“巨婴”,令他“视地球为游乐场”的傲慢演化为一种上帝情结,矛头直指现实中横行霸道的科技富豪与亿万富翁们。
卡瓦利尔代表着一种当代的邪恶形式,资本和自负抹去了他所有的道德底线,其恐怖程度远超他妄图掌控的异形生物。
生命若变得毫无价值与意义,唯一的原因便是人的贪婪及野心。
无论故事设定于未来还是过去,所见即所创。
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,只可惜彼得·潘永远都不会懂。

《异形:地球》真正想探讨的,绝非“异形”本身。
即使剥离怪物元素,也丝毫不会影响其表达的内核——即第一集片尾借“合成人”克许传递的核心诘问:当人类从食物链顶端跌落,会发生什么?
温蒂既非血肉之躯,也非机械造物;既非孩童,亦非成人。
介于人类与异形之间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?

“In space, no one can hear you scream.”
(在太空中,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)
雷公曾提到,多年来他一直好奇这句经典宣传语究竟出自谁手。
他觉得,虽然自己是拍出《异形》的导演,但海报上的话,才真正令影片爆火。

《异形:地球》对该系列最富创新的贡献,在于其根本性地解构了这句标语——亦是季中一集的标题。
在地球上固然可以放声尖叫了,但听到了又何妨呢?
谁才是真正的敌人?

04
末尾,让我们打开脑洞,设想异形系列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从目前迪士尼公开的项目规划及雷公本人的态度来看,大卫与契约号的故事大概率不会有任何后续。
《普罗米修斯》在异形宇宙的位置,将作为独立的外传系列存在。

《异形》拍摄期间,雷公的构想是“让异形杀死雷普利,然后通过无线电模仿她的声音呼叫,再启程前往地球”。
(剧集的女主温蒂已初步展现感知异形的能力)
这种《天外魔花》式的躯体侵占概念,尽管会让影片的恐怖程度更上一个层级,但制片厂可不允许如此“黑暗”的结局——女主死了还怎么拍续集。

很长一段时间内,雷公对詹姆斯·卡梅隆执导的《异形2》都颇有微词。
他很难接受,一部严肃深沉的太空科幻,竟被改成了宣扬美式主旋律的“太空越战动作片”。
以今天的眼光看,卡梅隆是绝顶天才,倘若没有他那“爆米花”式的大场面设计,《异形》IP绝无可能获得如此蓬勃的发展。
诺亚·霍利也坦言《异形2》给了《异形:地球》不少启发。

考虑到卡梅隆已全身心投入《阿凡达》系列,并慷慨地将异形宇宙功劳归于雷公。
未来迪士尼的异形,或将展开两条并行不悖的线路。
一条无限趋近《异形2》风格:以《异形:夺命舰》及潜在的“新异形大战铁血战士”为例,在恐怖外衣下包裹动作片内核。
从而满足主流观众对异形(太空怪兽)的期待,别忘了“异形女王”阔别银幕许久。

另一条则深挖企业利益如何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,以及进化逻辑的极端形态:探索人工造物与完美生物的本质差异。
以《异形:地球》为例,其终极目的正是接续《异形》正传。

随着世界观的再次拓展,地球沦为五大公司的“战场”,在荧屏上见证他们如何激烈缠斗,亦是种有趣的体验。
版权限制虽令「银翼杀手」远离异形宇宙,但更多“仿生人”的出现,无疑满足了粉丝长久以来的设想。
从《铁血战士:狩猎》到《异形:地球》,这两大IP竟在好莱坞“头号反派”迪士尼手中,迎来了最令人眼前一亮的“重生”。

来源 火星研究社
转载 高校科幻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